N晚报记者 韩瑜超 摄影记者 盛建生 李剑铭
市人大代表、市文化馆馆长马学文
惠民,是嘉兴文化建设和发展始终坚持的原则。2013年,嘉兴全面吹响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号角。
嘉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得天独厚的社会历史条件孕育出嘉兴繁荣的文化,其中,以越剧等为代表的戏曲艺术更是在嘉兴蓬勃发展。解放初期,嘉兴市就组建了包括嘉兴市越剧团、嘉兴市锡剧团、嘉兴市京剧团等在内的各类专业艺术院团,创编了《壕股塔》、《白娘娘算命》等诸多经典优秀的剧目,培育了陈少卿等大批杰出的戏曲演员。
专业艺术院团的组建和运作,一方面为市民提供了观看高质量传统戏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戏曲新人、骨干的培养,有利于高水准作品的创编,有利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
但嘉兴市区自2003年撤销越剧团之后,就没有了专业剧团,我市戏曲发展呈现出老龄化和断档的趋势,失去了创编高水准传统剧目的能力,影响到了我市的文艺精品创作水平的提高。
马学文认为,亟须在嘉兴成立专业化的传统剧团,恢复嘉兴市越剧团建制。因为戏曲在我市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受众基础,我市有组建专业院团必要的人才储备,能为专业艺术院团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平台。
尽管文化馆、戏曲家协会等机构尽可能地满足群众观看戏曲演出的需求,但这些机构本身的服务能力受限,不能充分地使用这一平台。专业艺术院团能很好地补充文化馆等机构的服务,共同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水平,重拾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传承我市戏曲文化的发展。
市政协委员、嘉兴技师学院副院长 沈民权
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大国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嘉兴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工匠的社会生态。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是工匠精神的注脚,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
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离不开大国工匠精神的坚实支撑。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热血,他们才是真正的筑梦人。
我市对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投入很大,比方说,对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投入是巨大的,一名学生从初中毕业,经过5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大多从事技术工种,培养这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十分迫切。就现状来看,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相对弱势,在重视的同时也需要有一系列保障制度护航。
“365行,行行出状元”,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一定的人才激励制度。与普通高中教师面对的升学压力不同,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不断打开视野,跟企业、产业互动,他们面对的是产业变化之巨。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有待提高、经济收入也有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