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市区首个由政府统一规划的时尚产业街,服饰价格堪比淘宝;这里有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得习总书记点赞的智能机器人“小Q”,能实现迎宾、送餐等一系列智能化服务…… 当记者走进位于南湖区南湖街道的1921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园,在这个曾经无序成长、如今实现个性化“突围”的产业园,不仅能嗅到时尚的气息,更能看到人工智能产业、文化产业、环保产业等的崛起,以及该产业园为嘉兴城东发展所注入的新能量、新希望。 新能量:城区首条时尚产业街“魅力”大 “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回家看父母,走的时候竟然拉了一车衣服回上海。”日前,在上海工作的80后羊扬回忆起不久前的回家旅程,最难忘的当属在1921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园时尚产业街内的“淘宝”经历。“我是从朋友那边了解到,嘉兴城东有条时尚产业街,汇聚了大量的工厂店,果然一去就刹不住车,买了不少。”羊扬说。 作为市区首条由政府统一规划的时尚产业街,自去年开街以来,1921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园时尚产业街就得到了市民的青睐,尤其是工厂店的直销模式,让这里的服饰更多了些亲民。 “没开街之前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影响力。不过现在不同了,像我们店旺季时每天的销售额能有上万元,能卖出上百件衣服,时尚产业街内几个大一点的工厂店还更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时尚产业街月均客流量在10万人次左右。”约翰里工厂直销店的负责人李强说。 除了负责自己的约翰里工厂直销店外,李强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嘉兴市南湖区时尚行业协会会长。“也是在时尚产业街成立后,我们大家觉得不仅要与政府进行横向联动,更要在行业内进行上下互动、抱团发展,在政府为我们搭台的基础上,唱好我们自己的‘戏’。”李强说,协会成立后着眼于丰富时尚产业街的业态,并引导会员们走差异化的产品路线,让时尚成为这里的“代名词”。 根据相关规划,该街已被规划建成集电商运营、网络交易、物流配送、定制加工、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时尚(服饰)产业电子商务园区。到2020年,形成3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的时尚品牌骨干企业,时尚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新希望:从创业园到都市经济产业园 从传统服装业到智能机器人产业,这一步陈永根迈得不小,也够大胆。作为浙江奇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掌门人,陈永根在1921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园内找到了自己“二次创业”的方向。 “智能机器人‘小Q’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得了习总书记的注目和肯定,令我们倍受鼓舞。现在我们还将智慧产业‘嫁接’到了传统服装产业上,开发出了不少智能穿戴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好评。”陈永根说。 陈永根的“二次创业”之路成为了1921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园转型再扬帆的一个缩影。一穷二白,没什么特色产业,也没有产业基础,曾经的1921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园当时只是嘉兴市南湖创业中心,是个为鼓励周边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创业而设立的微小企业孵化和集聚基地,而经过17年的不懈发展,如今这里已成为嘉兴城东的都市经济“高地”。 “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更是园区的产业结构和定位。”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晶说,通过对整个园区的发展战略、业态布局、园区运营、招商引资、保障措施五大方面进行科学化、体系化、精细化的编制,1921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园以“园中园”的形式,重点发展时尚产业街、奇翼科技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打造都市经济集聚发展的精品基地。 “锐变”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为了便于服务企业,南湖街道已将街道经济办整体“赶”往1921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园。为了补上交通“短板”,产业园内的长安路已经与城东路打通,今年创业路也将与城东路接通,这将大大缩短产业园到主城区的时间。同时,产业园内的道路、人行道、绿化、停车场、建筑立面等改造也在进行中。 硬件软件的提升也为产业园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据统计,今年初以来1921南湖都市经济产业园新注册引进项目42个,涉及文化、环保等都市产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7家,引进区外内资3.43亿元。 |
来源:嘉报集团 作者:记 者 陆省宁 通讯员 蔡士力 胡桂娟 南湖区新闻中心 张文术 编辑:陈保君 责任编辑:夏玮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