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讯 大年初三上午,月河景区荷月桥广场上,一出出传统皮影戏正在演出。从活泼有趣的童话剧《小花猫钓鱼》,到惟妙惟肖的传统剧《鸡斗》,再到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红孩儿》。隔着一块亮布,皮影戏艺人们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棍演绎喜怒哀乐。
皮影戏让游客如痴如醉
虽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但是依然有不少游客被皮影戏吸引。长板凳被雨水打湿了,大家就站在舞台前欣赏。有人目不转睛地看戏,有人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拍视频,还有老人向孩子介绍:“这叫皮影戏,奶奶小时候没有动画片,就是看皮影戏长大的。”
皮影戏《红孩儿》显然受到游客欢迎,幕布拉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了亮布上,台下孩子们惊喜地叫到:“孙悟空!齐天大圣!”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熟悉的剧情配上新奇的皮影戏,别有一番风味。孙悟空和红孩儿在亮布上打斗得激烈,一会儿飞入云端,一会儿又喷出火来,而龙王、土地公公等人物接连出现,配合着艺人们抑扬顿挫的说唱,让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大幕落下,走入后台,记者才发现,一出剧目这么多皮影人物全由两三个皮影艺人在操作。
台前看似简单,台后方知不易。皮影人物的关节可动,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皮影艺人通过竹棍操作。而人物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牵扯很多关节,要表演得栩栩如生,不是随便动一动竹棍就能简单做到。就如孙悟空飞起来的动作,如果只是将皮影顺着亮布往上滑就显得呆板,要配合着人物手和脚的动作,有时还要迅速更换皮影。
皮影演出需要一个团队,有人负责操作皮影,有人负责音乐,有人负责台词,有时还需要有人来表演吞烟吐雾。一个后台,方寸之间,需要每个位艺人都能熟练掌握多个技能。
传统皮影戏正在传承
海宁皮影戏自南宋兴起后,历经八百多年,无论演艺、声腔、造型、舞美诸方面都保留了传统样式。海宁皮影戏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艺人郎章铭出生海宁“皮影世家”,祖祖辈辈都是皮影戏艺人,爷爷郎自立是家族第四代传人,大学毕业后郎章铭回到海宁,传承了先辈的衣钵,成为第五代传人。他2009年入行,今年正好是第十个年头。每逢过年过节,也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这个春节没有休息时间,初一到初四在月河景区演出,这里结束之后要去王江泾古塘村演出,元宵节也被早早预定了。”虽然忙碌,但是说到皮影戏团安排满满的日常,郎章铭有些骄傲:“平时我们演出也不少,经常被邀请进景区、进校园演出,小孩子们最喜欢看皮影戏了。”
|
来源 :嘉兴在线 作者: 记者黄烨 责任编辑:邓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