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市政协九届十三次常委会会议召开。市政协主席陈利众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席薛佳平、戴铭、赵如英、盛付祥、周连昆、徐勇、俞红平,党组成员王伟荣参加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建华、曹国良,市政府副市长邢海华应邀出席。
会上,邢海华代表市政府通报了我市关于“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共同富裕”情况。截至去年底,全市从业人员总数达到330万,全市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11.1万人、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37.3万人,浙江大工匠、突出贡献浙派工匠入选数均列全省第一,基本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创新打造多功能零工市场,在全省率先制定不同规模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标准,“乐业在嘉”工作品牌越擦越亮。 会上,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负责人汇报了课题调研情况,8位政协委员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作了交流发言,提出了意见建议。 ▲市政协主席陈利众讲话 陈利众指出,本次把“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共同富裕”确定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主题,目的是通过调研协商,进一步找准存在的堵点、卡点,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此次会议会前调研深入、协商选题聚焦、建议务实精准,取得了凝聚思想共识、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履职尽责的积极成效。 陈利众指出,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就业规模持续扩容,技能队伍不断壮大,精准帮扶深入推进,权益保障有效夯实,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积极成效。 陈利众强调,要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要提供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构建更加合理的就业结构,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要坚持就业与创业共抓,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使有意愿的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以创业拓宽就业空间。要完善保障制度,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供给与需求统筹,着力破解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区域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要抓好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和终身培训。要坚持政府与市场协同,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功能定位,推动“两只手”高效协同发力。要发挥政府支持引导作用,发挥企业招工用工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市场”服务合力。 陈利众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根本举措,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需要各方面凝心聚力、形成合力。他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改革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更加自觉主动地把政协工作融入全局发展中去思考、谋划和落实,进一步为我市推进更高质量充分的就业鼓与呼。一要深入推进调研协商,针对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对策建议提实,以深度调研提高建言靶向性、资政含金量。二要精准实施民主监督,准确把握协商式监督的定位,综合运用会议、调研、提案等多种形式,加强和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的有机衔接、贯通协调,最大限度地增进共识、解决问题,助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三要广泛凝聚各方共识,要更好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广泛凝聚各党派、各界别、各方面的共识,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画好同心圆、形成向心力,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争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来源:嘉兴市政协) 会上,市政协委员、民盟嘉善县基层委副主委、嘉善县医保局局长邬雅燕代表民盟嘉兴市委会发言。 放开搞活 提质扩容 中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毛细血管”,吸纳就业的最重要载体,在扩大就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以产业促就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的同时,就业人口也稳定在330万人左右,其中中小微企业吸纳了全市约八成的第二产业就业和约九成的第三产业就业,并贡献了八成以上的就业增量,在我市就业保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吸纳就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此,建议: 一是放开资源要素限制,为中小微企业提升就业吸纳能力提供稳定环境。建议在制定或更新产业、投资、财政等涉企奖励政策时,将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政策激励导向之一。同时,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将吸纳就业能力纳入各类评价体系,作为项目招引、企业扶持、补贴发放等的重要依据。建议加快构建以嘉兴市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龙头,县市担保机构为骨干的担保机构体系,对有就业促进作用的小微企业,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费率。二是激活就业促进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升就业供给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建议创新校企联合模式,支持同行业中小微企业抱团和职业教育院校开展订单培养和定制培训,实现具备人工智能软件硬件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和企业的精准对接。建议鼓励引导企业进一步健全薪资提升、晋升机制,逐步打造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提升中小微企业的吸引力和员工的归属感。建议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定期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评比活动,对扩就业、稳就业先进企业予以表彰激励。三是优化产业转型规制,为中小微企业提升就业创业总量实施正向激励。建议进一步优化“以人为本”的企业转型发展各项规制,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在岗人员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积极通过转岗转业培训,助推传统岗位职工转变为现代技术工人。建议建立健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各项规制,加快做大做强与我市较大规模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要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数字贸易、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项目,努力拓展“互联网+”和跨境电商领域新赛道,从而培育出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岗位。
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就业吸纳能力